|
三大石窟,开启“敦煌模式”
       日前,甘肃正式将省内三大文化瑰宝: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北石窟寺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管理。这标志着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庆阳北石窟寺这6处横贯东西、相距千里的甘肃精华石窟全部纳入敦煌研究院管理。敦煌研究院管理的石窟数目,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6个。
       省内石窟保护管理参差不齐,大部分专业人员匮乏、研究力量不足。
       据甘肃省文物局介绍,国内现行的文物保护模式,特别是在重点石窟文物保护方面,基本是一个文物点一个保护机构,在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方面工作相对独立。因此,甘肃此次改革极具开拓性。
       “石窟整体移交敦煌研究院管理,意在充分发挥敦煌研究院的长处,带动甘肃重要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提质升级,形成全省石窟文物保护一盘棋。”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说。
       作为中国最大的石窟保护研究所和国家级保护中心,敦煌研究院的保护专业人员总数、高级研究员人数、高级技术人员人数都在中国石窟界名列第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敦煌研究院探索出一套依法保护、科学研究、高效管理、合理利用的文化遗产运行管理模式,已成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的成功典范。“在有效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敦煌研究院还经过科学研究,正确把握了莫高窟开放利用的合理尺度。坚持管理创新,建设运行数字展示中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参观模式,丰富和推动了中国文物保护的理念和管理实践,在国际领域具有开创意义。”马玉萍说。
       她表示,相比之下,甘肃省内其他石窟面临着文物保护研究能力较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研究力量不足等问题,还未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北石窟寺165窟窟顶受渗水影响,落沙病害比较严重,需要开展日常监测,但由于技术水平所限,缺乏科学的监测方法,每年的门票收入也入不敷出;麦积山、炳灵寺石窟虽然建立了监测预警体系,但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导致监测效果有限。”马玉萍说。
       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甘肃对文物管理体制进行了重要改革创新:将重点石窟整合之后整体移交敦煌研究院管理,由敦煌研究院统筹开展3处石窟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工作。“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把文物管理好。”马玉萍说。
       整合是为了整体提升,解决现存问题的同时丰富敦煌实践经验。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开始于公元4世纪,有1600多年的历史。1961年,麦积山石窟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天铭表示,麦积山石窟本来和敦煌研究院一样,都属于省文物局直属的事业单位。整合之后,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变成了敦煌研究院直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甘肃省文物局不再行使对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直接管理权。“这标志着我们变成敦煌研究院的一个机构,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展览宣传上纳入敦煌研究院框架体系内,但仍有法人资格。”李天铭说。
       省内石窟保护管理参差不齐,大部分专业人员匮乏、研究力量不足。“整合之后,在人才流动上,打破地域条块限制,由敦煌研究院统筹调配和培养提高,可以解决几个石窟单位多年以来人才难以引进的瓶颈,全面提升我省石窟保护专业技术力量。敦煌研究院将人才待遇上的优势运用在其他石窟,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马玉萍说。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认为,敦煌研究院和其他3处石窟管理机构从原先的“堂兄弟”变成了现在的“一家人”,从原先的帮扶关系变成了现在切实的担子,要负起责任来。
       “我们将按照文化遗产的规律管理,借助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优势,把3个石窟纳入国际化平台,提升它们的保护、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石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加3处石窟单位,可以丰富敦煌研究院在石窟保护、管理、研究、利用上的实践。”王旭东说。
        王旭东表示,依托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先进的保护理念和处于国际前沿的保护技术,努力解决其他3处石窟在文物保护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敦煌研究院在实践中探寻不同的文物保护技术和经验,并逐步形成新的技术路径、标准和规范。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益处在于管理、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整合后能在管理上得到敦煌研究院更好更有力的支持;没有了所属单位的差别,将更有利于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技术的充分共享。”李天铭说。
       未来将通盘考虑,通过国际合作和资源共享一起“走出去”
        三大石窟纳入统一管理后,敦煌研究院将以莫高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快石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对各个石窟现行规划进行评估和修编,实现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并以预防性保护为主的目标,高度重视三大石窟的日常监测、日常管理和日常维护。
        敦煌研究院还将挖掘培养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并立足于敦煌研究院72年发展历程中积累的管理经验,与时俱进地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
       “整合后,我们的石窟就会一起出现在海内外的各种展览上,共同代表甘肃石窟文化。”王旭东说,“我们要把三大石窟的价值挖掘和认知纳入敦煌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的整体框架内通盘考虑,打通学术研究壁垒,分享石窟数字化资源,并将其开放给包括敦煌研究院学者在内的国内外学术界进行研究。”
       敦煌研究院将通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包括敦煌石窟在内的甘肃石窟文化更好地加以保护、研究和弘扬,朝着成为立足甘肃并致力于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的国际化平台而努力。
       “这是敦煌研究院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胸怀,与社会各界共同保护并守望好甘肃石窟这份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王旭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