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敦煌传奇


 
 

《数码人生》之三 重庆逐梦


  从西北黄土高原的通渭农村来到了山城重庆,南振岐来到自己梦所在的地方,开始了自己逐梦的历程。
从西北农村来到南方都市,南振岐有最开始的不适应,有最初的无知懵懂,更有着慢慢的改变。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南振岐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自然也就成熟了很多。与其说是一种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改变着他,影响着他,塑造着他,推动着他,还不如说是不服输的精神支撑着他、激励着他、鞭策着他,成就着他。三年的大学生活,让南振岐脱胎换骨,因而,南振岐将重庆看成是塑造他坚强人格及拼搏精神的第二故乡。
南振岐一直感激在大学中遇到的同学和老师,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让南振岐很快平复了由环境改变带来的不适。而这些同学和老师也成为南振岐一辈子的财富,他永远记得那些给与他帮助的人,而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在他的老师和同学身上,他也看到了师恩和友谊的珍贵,更看到了他和他们的差距,这差距,就是南振岐这三年中要着力克服和改变的。南振岐相信,从他们身上他能学到很多曾经不曾有过的东西。
穿着虽然很土,吃的也没别人好,生活的开销更是少的可怜……但这一切并不影响南振岐在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学习。虽然很困难,南振岐还是开始了他在的大都市的学习生活。
进校时的南振岐同绝大部分同学一样,根本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硬件是什么,软件又是什么。当时的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在全国来说都是比较早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南振岐才愈来愈发现自己“歪打正着”所学的这个专业是比较好的一个专业。确实如他数学老师所说的,是一个“引领科技”的行业。谁又能想到正是这个专业成就了南振岐,让他在陇原大地上抒写了一段动人曲话。
当年的大学生不用面对找工作的压力,毕业时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因而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上大学就是拿到了一个铁饭碗,很多人也因此放弃了进一步的努力,从入学开始,就等待着毕业分配工作的那一天。但是南振岐没有这样,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努力,坚持着对自己的全面的塑造,因为从一入学开始,他就看到了自己同其他同学的差别,而他要做的就是要减小这种差别,最终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真正学有所成的大学生,一个有着远见卓识,有着深厚底蕴的人。
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同学们对南振岐的印象是南振岐非常能吃苦耐劳、忠厚老实,学习也比较踏实认真,但是也有些同学认为西北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再努力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当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大家才真正认识到这位来自甘肃的其貌不扬的小伙子的能力,南振岐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第一。南振岐找回了曾经的自我,那个在学海中自由徜徉的南振岐又回到了身边。而此时的南振岐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他也更加确定,在同样的情况下,大家的机会均等,只要努力就会取得好的成绩,哪怕起点比别人低。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坚持,只要你肯坚持,成功一定会属于你。这些信念也一直支撑南振岐到工作,到下海经商,并使南振岐一生受益匪浅。
通过第一年的刻苦学习,南振岐在班上位居前三,学校为了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给每一个班级的前三名发了20元的奖学金。这更加激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刻苦的学习中,这股劲头,促使南振岐在学习和工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也正象他在后来的企业文化中给自己的公司的企业精神定位为“速度、创新、务实、稳健”并且强调自我提升。所谓的自我提升也就是要立足自身的素质,寻求较大的提升空间,坚持知识就是力量的信念,努力学习,充分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经过这三年大学生活,南振岐绝对不再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村小伙子。离开了家乡的他开拓了视野,由最初不是很喜欢重庆,到最后感觉确实不愿意离开重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南振岐注定要走上社会,而大学里得到的一切对于南振岐走向社会来说已经足够了。
南振岐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当时在全国都是比较好的,80年代初这是个冷门专业,加之又是电力系统的,这对南振岐后来的分配都有比较大的帮助,如果当时选择了别的学科也许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但是这一切绝对不是南振岐随命运之流而被动做出的选择,反而正是对他不懈奋斗的回报。也许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计算机软件已经注定成为南振岐一生的事业,由此也开启了南振岐的数码人生。

 

     
 
Copyright © 2012 dhccc.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版权所有 蜀ICP备91201995
地址: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敦月路中段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 电话:86-937-8876883 邮编:7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