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三)银钩坠瑶台 金乌落沙岭

“不到鸣沙山,不知道大自然的神奇。”鸣沙山、月牙泉,沙泉共处,妙造天成,是名扬四海的“沙漠奇观”,也是丝路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鸣沙山东汉称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位距敦煌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在鸣沙山的右边,神奇的沙海中偎依着一泓清泉,它如一块碧玉,又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金色的臂弯里。她就是月牙泉,没有任何的人工修饰,如同一弯明月,不在天上,却映在沙漠中,历经千年不曾枯竭。沙漠湮灭了城市,却挡不住这股水流,也许这真的就是天上的瑶池!

翌日,大家早早起来吃过早餐,就在公司门口集合,个个信心百倍、摩拳擦掌准备去征服鸣沙山,勇夺爬山比赛头筹。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距产业园园区仅一公里之遥,步行十几分钟即到。一路上小摊商贩全是卖遮阳装备的,遮阳帽、遮阳伞、太阳镜、纱巾、套头、围脖一应俱全。大家来到摊位前各取所需,一时之间,蒙面大盗、阿富汗难民、俄罗斯勇士都应运而生。大家相互调侃着来到了山门前,远远就看见鸣沙山一片金黄灿灿,雄伟壮观的沙山一座连着一座,沙峰起伏,如虬龙逶迤。沙山光滑而有韵致,线条流畅,似锦缎般展开,遍覆大地,数百公里,延至天边。沙海茫茫,只见一排排长长的的骆队,行走在山脊上,听着驼铃声声,看着连绵起伏、漫无边际的沙海,大家俨然成了大唐帝国丝绸之路上的跋涉者。
来到沙滩边缘,大家脱掉鞋子,卷起裤管,随着南总一声“比赛开始”,顿时都消失在茫茫沙海中。大家三五成群,结伴而行。细小柔软的沙粒按摩着脚底,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月牙泉走去,身边有老有少,或坐或卧,到处都是玩沙的人群。远远看见亭台楼阁下丰茂的水草之中一泓清泉,只见它两头尖尖,中间微丰,酷似新月,便是有着有“沙漠第一泉”之称的月牙泉。月牙泉面积不大,数亩方圆,但水质清澈,明净透底。山泉共处,沙水共生。一幅静静地存在了千年的画面。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月牙泉边有百年树龄的胡杨树枝繁叶茂,顽强的生命力令人肃然起敬,素有“沙漠的脊梁”之称。人们赞扬胡杨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人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对于沙山来说却并非如此。看眼前下山同事们,有的势如奔雷,似脱缰野马;有的抬脚阔步,如遨游太空。更有甚者,被两个同事抓着脚腕拖行,一路狂奔,沙粒漫天,欢快的笑声久久激荡在鸣沙山山谷之中。

中午时分,在山脚下的农家乐餐厅里,余兴未尽的人们还在喋喋不休的谈论着登山壮举,就餐前南总和曹总等领导给登山的勇士们颁发了奖品。掌声雷动,我们祝贺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酒杯高举,共庆南特集团二十周年再创辉煌。

短短三天的敦煌之旅,我们看到了他文化之都的魅力;看到了他千疮百孔的创伤;看到了他孜孜以求的希冀。品味敦煌犹如品味一壶香芋,细细咀嚼,才能品出她的意味,她的醇厚,她的悠长。
|